老爷子走了快一年,今天收拾他老屋书架,在《资本论》第三卷硬壳封套里掉出个牛皮纸信封,厚墩墩的还硌手。
信封里的怪东西
撕开封口一倒,噼里啪掉出来:一个褪色蓝布面的红本本,五六张泛黄的火车票根,还有俩锈得发黑的金属片,硬币大小却特别沉,边缘坑坑洼洼的,摸着像铜。
红本本一翻开我就懵了——封面印着「红星钢铁厂革委会」,内页第一行却用毛笔写着「藏组织成员登记证」。字迹是爷爷的,错不了。后面几页用红蓝墨水画满了叉叉圈圈,像某种联络暗号。
翻箱倒柜查线索
我立马把书房地板掀了似的翻。折腾两钟头,终于在大衣柜夹层摸到个饼干铁盒,里头塞满了信。大部分是奶奶当年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寄来的家书,但最底下压着三张怪信纸: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- 抬头印着「红星钢铁厂第七车间技术组便笺」
- 内容全是用钢笔画的山峦简笔画,有的山尖戳着黑点
- 背面用铅笔写了三组数字:728、411、915
破译闹乌龙
抱着这堆东西瘫沙发上琢磨,突然想起那俩铜片。抄起放大镜看锈缝,隐约能辨出「嘉」字半边!赶紧翻爷爷75年相册,果然有张他在嘉陵江边的独照,手里攥着个亮闪闪的东西。
把火车票根按日期排:1972.8.12(郑州到宝鸡)、1974.11.7(成都到兰州)、1975.9.15(西安到重庆)。豁然开朗——那三组数字是车次日期暗号!抓起便笺纸上的山峦图对着光看,铅笔数字位置正好能连成「嘉陵江」轮廓线。
铁厂老师傅说漏嘴
连夜打电话给铁厂退休办,辗转找到当年七车间的老王头。电话里他笑得直咳嗽:「啥藏组织!那会儿厂里搞技术攻关小组,怕被说搞小团体,大伙儿偷偷弄的代号!」至于铜片?他啧了一声:「七车间自制的不锈钢试片嘛那会儿缺材料,拿铜锭顶替试样,偷摸测试高温性能的!」
破铜烂铁见天日
第二天跑市档案馆,在1976年《冶金工业简报》角落找到行小字:「红星钢厂第七车间采用铜基替代材料完成耐高温部件试制」。翻拍照片时手都是抖的——档案右下角还有爷爷的钢笔签名。
铜片送去检测,老师傅拿着光谱仪直摇头:「什么文物!就是含杂质的黄铜,70年代土法炼的。」他指着边缘的缺口:「看这豁牙印儿,八成是当年厂里冲击试验机夹坏的。」
哪有什么惊天秘藏,不过是一群技术工人在特殊年代,用暗号和铜片偷偷进行的笨拙实验。信封里那些画叉的「联络图」,怕只是车间设备故障记录表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