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苗头
上礼拜天可太典型了。我蹲沙发那头正扒拉手机,儿子忽然蹬蹬蹬跑过来,一巴掌拍我大腿上,嗓门亮得跟小喇叭似的:“爸!你看小明那新动画片没?巨——可爱!” 我眼都没抬,“嗯嗯”了两声,心想小屁孩儿看的东西有啥新鲜的。结果这臭小子干脆一屁股坐我边上,硬把他那小平板怼我眼皮底下。好家伙,就这一眼,我倒抽了口凉气。画面里那圆滚滚、眼睛溜圆的角色蹦跶着,配乐轻快得要命,还真有点东西。
实践过程:挖地三尺
这事儿挠得我心里痒痒。第二天送完儿子上学,我索性泡了杯浓茶,往电脑前一坐,干起了“研究”。第一步:火力侦察。我先把这啥“小明的可爱伙伴”的名字敲进好几个热门视频站,把播放量排名靠前的几集,噼里啪全点开看了一遍。看着看着就入神了,自己都没发觉在跟着嘿嘿傻笑。
第二步:细节捕捉。越看越觉得不是傻乐那么简单。我专门开了个记事本,边看边记:
- 那个叫“饭团”的小胖子角色,摔跤从来都用肚子着地,跟个不倒翁似的,弹起来还一脸懵圈,笑点忒自然;
- 配乐是真讲究,小口哨配木琴,叮叮咚咚的,节奏跟角色动作严丝合缝,听着就舒服;
- 最绝的是里头那种“小误会制造小麻烦用更笨的办法解决”的桥段,儿子每次看到这都嘎嘎乐,我现在算明白了,这演的不就是他们这个年纪小鬼头自己的蠢萌日常嘛
意外发现与深入琢磨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刷了好几个视频底下的评论,发现夸“可爱”是主流,但老有人提“没营养”。这我就不服了。第三步:反向琢磨。我重新点开几集,这回不看热闹看门道。真让我扒拉出点东西。饭团捡到个亮闪闪的石头以为是钻石,欢天喜地要送给小伙伴,结果小伙伴说是块普通石头还笑话他。饭团那个瘪着嘴要哭不哭的小模样,下一秒自己挠挠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——看到这儿我心头一紧,这不就是教小孩“自己开心比别人的看法重要”?虽然表达得幼稚点,但内核比干巴巴讲道理强多了!还有那些个小伙伴合作搭歪歪扭扭积木城堡,倒了无数次还不放弃的场景,搁现实里孩子也能学点啥?
整合输出:我的“解析报告”
有了这点认识,我那个分享的瘾彻底憋不住了。晚上哄睡儿子,我摸黑爬起来,把白天记的那堆乱糟糟的笔记、截图都整理一遍。第四步:实战我把这可爱背后的门道分成了几块儿写:
- 先是那些一眼可见的萌点:设计讨喜、动作夸张音乐配得妙;
- 接着是儿子那代人能产生共鸣的“幼稚现实”剧情;
- 压轴的是我扒拉出来的那点小心思——藏在笑料底下,教你怎么乐观看待失败、重视朋友情谊、坚持尝试的小价值观。写这段的时候我都乐了,感觉自己像个搞文化研究的。
最终感受
这事儿整完,我算是服了。儿子天天念叨“可爱”的玩意儿,以前我也当糖水片。真沉下心当个正事儿去琢磨才发现,里头门道还挺深。不是啥高深艺术,但能精准挠到小孩子痒痒肉,把点小道理裹在糖衣里让你不知不觉咽下去,这本事不小!以后再看见儿子追我真不敢随口糊弄了,指不定又藏着宝等我挖!